解锁玻璃市场“小惊喜”背后的“大不同”
编辑:admin 日期:2022-01-29 19:17:43 / 人气:
[A] 以涨促销 反季节上涨引发关注
往年春节前夕,玻璃市场都会出现下游深加工停产导致需求减弱、物流运输能力减弱、企业库存不断累积、价格不断回调的局面,其中不乏玻璃企业降价促销的情况。而今年节前,玻璃市场出现了中下游大量囤货的现象,进一步导致企业库存下降、价格持续上涨。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今年元旦过后,厂家开始去库,其中以沙河和湖北为代表的两个主产区去库明显。数据显示,元旦后沙河厂家库存减少160万重箱,减少19%,湖北厂家库存减少60万重箱,减少26.4%。再加上玻璃厂家针对下游企业实施保价政策,玻璃再现反季节上涨,淡季表现超出市场预期。
今年的玻璃市场非但没有出现“降价促销”,反而出现了“以涨促销”的现象。
对于这样一个别样的开端,光大期货分析师张凌璐解释说,今年开年之后多家玻璃企业同时发布涨价计划,利用中下游“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刺激中下游大量采购,从而破解了历年春节前的被动降价局面。“由于今年市场对于玻璃供应端超龄服役生产线具有较强的放水冷修预期,另有煤改气等成本提升预期、宏观降息靴子落地等多种外部因素,也促使玻璃企业的涨价能够进一步持续下去。”
事实上,自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玻璃市场的季节性便被打乱,近两年经常出现“旺季不旺”或者“淡季不淡”的现象。
“近年来玻璃价格波动率显著增加,玻璃生产企业总体盈利状况良好且市场预期相对乐观,风险承受能力提升,淡季低价出货的意愿有所下降。”杭州冀正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侯晓培表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开年的玻璃市场异于往年既有基本面的因素,又有外部因素的气氛烘托,涨价频繁,幅度较大,库存去化明显,无论哪种情况都确实超出了市场预期。
在侯晓培看来,年底玻璃涨价或者降价都是由下游采购需求决定的,对于浮法厂家来说根本目的都是降库。
“玻璃厂家的销售策略始终是跟随市场变动的,近两年的营销策略变化也体现了市场状态的变动。”河北望美集团期货部负责人霍东凯表示,往年玻璃厂家的降价是市场需求渐弱、让利去库的行为,而近两年的涨价去库明显体现了年末市场的强劲需求。
事实上,厂家策略的改变归根结底是市场状态改变了。“近两年玻璃传统周期中旺季成色不足,淡季却表现出众,部分旺季需求的后置导致这种传统行业周期的改变。”霍东凯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节前玻璃市场出现逆季节性去库,不只是主流地华中和华北,甚至江浙、广东、山东等地也出现了快速去库。对此,一德期货分析师张丽解释说,这不仅仅是贸易商冬储拿货造成的,下游终端也是存在大力拿货的行为。
“逆季节性去库,主要是因为去年12月份中下游本身库存不高,且去年下游库存低位。年后现货价格大涨,下游吸取去年经验,在玻璃原片价格尚且不高、下游存在利润的情况下,提前备货。”张丽称。
张丽告诉记者,由于中下游库存较低,有年底赶工订单支撑,再加上对春节后需求复苏的预期,下游补库意愿强。“贸易商由之前低库存到目前70%左右库容量,大量的厂家库存转移到中间贸易商,另外,期货大幅上涨,对现货也起到引领作用,提振市场信心。”张丽表示,涨价前厂家价格较低,部分触及成本线,中下游补库超预期,现货价格存在修复驱动,厂家出现反季频繁涨价现象。
[B] 冬储“保价” 激发贸易商囤货热情
“往年进入腊月后,北方受天气影响逐步停工放假,上游浮法厂家让利,会有冬储政策。”侯晓培称,今年到腊月后,玻璃价格已经大幅度降低,贴近生产成本线,加上下游赶工,或为新的一年做准备,不少下游适当存储一些玻璃,使得玻璃价格触底反弹。
今年玻璃贸易商和去年一样都有明显的冬储行为,但是这两年存在不同,今年贸易商拿货力度可能不及去年,起码在华北存在这种情况。
“在整体库存偏高,原片价格涨价100—150元/吨的情况下,贸易商心态逐步变谨慎,贸易商更加关注现货价格波动带来的利润缩减,而对下游来说,生产利润较好,更多涉及锁利润,因此补库力度较去年明显提高。”张丽称。
记者注意到,厂家实施冬储的同时,为了鼓励下游采货,往往还采取了“保价”措施,激发下游备货积极性。而“保价”也是近年来玻璃企业越来越灵活的销售定价策略的体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玻璃厂家保价是一直存在的一个状态,比较常见于年末市场。所谓“保价”是指下游客户存货后如果厂家继续降价,会把降价对应金额返还给下游客户,降价损失由厂家承担。
“保价措施一般存在于市场底部,厂家不愿意再降价去维护市场,同时需要给市场一定信心,这种行为很好地缓解了市场的压力,阻止了市场的继续下行。”霍东凯称。
在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周小燕看来,保价政策和频繁涨价,其实也是厂家对贸易商囤货之后的一种保护政策。为了增强贸易商冬储的信心以及中下游的备货意愿而出台的价格托底政策,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减少贸易商及终端客户的亏损情况。
据周小燕介绍,今年保价范围更广,华北华中东北等地都有施行保价,山东地区没有明确的政策,但是变相执行保价政策,大范围的保价政策带动这轮大面积的下游补库,库存表现好于历史同期。
对此,湖北玻璃贸易商王辛(化名)也向记者证实,华东、华南、华中基本上都有这种保障。“湖北今年冬储外发船运实行保价政策,年后如果跌价就按照跌价走,如果不跌,会参照某一个出厂价进行结算。”王辛介绍说。
“玻璃厂家保价为产业链中下游提供了稳定的预期,有利于玻璃原片的在需求淡季的流通,避免库存在产业链上游的过度累积。”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魏朝明认为,2021年下半年深加工企业因市场低迷普遍维持极低库存,市场情绪企稳后深加工企业承接订单的意愿增强,在市场低价位补充原片库存的动力充足。
记者了解到,有了保价政策的存在,整个产业链可能会出现玻璃企业库存快速下降,转移至贸易商中间环节或终端客户,给市场带来“库存反季节下降”的错觉。除此之外,原本玻璃企业面临的供应压力也由于货源的转移而分散至中下游。
但事实上,春节期间物流停运、下游深加工停工放假,企业转移给贸易商的库存短期很难被市场消耗掉,价格再度向下传导或受到阻碍,因此保价政策的实际效果还有待后期验证。
[C] “抢跑”背后 交易预期成为新玩法
玻璃市场开年来的“快节奏”也一下子打乱了玻璃贸易商惯有的贸易节奏。
“按照往年的正常的节奏,贸易商预期1800元/吨左右的价格会去适当做一些冬储库存。”王辛告诉记者,但是今年市场价格走得非常快,贸易商的节奏也乱了。
据王辛介绍,今年节前,老客户实际上都没有大量去储存库存,贸易商和终端的库存都处在低位。“价格涨上来了,从10号开始,我们实际上也是想去补货,但是厂家库存非常低,当日既定的产销已经不够下游的补库了。”王辛坦言,下游即便想存也存不了,毕竟厂家的货源有限。
“玻璃市场中,这种抢货现象在往年春节前没有出现过。往年节前,迫于春节累库压力,拿出销售政策让贸易商冬储。今年的节奏完全不一样了,下游一窝蜂地涌上,突然回过头来一看,怎么一下子库存没了,等你想抢的时候已经抢不到多少了。”王辛如是说。
“就目前整个下游备货的情况而言,已经抢到玻璃厂家都没了库存。”王辛表示,由于下游库存本身在低位,即使经历了这一轮抢货库存也仍旧不算太高。
同2021年的农历春节的情况相比来看,今年下游储备订单其实不如去年。“去年此时我们感受到一个非常明显强势的状态,下游手里的储备订单充足,但是今年没有那么夸张。这一轮补库后的真实需求成色,未来需要验证。”王辛称。
对此,侯晓培也证实,所谓的下游采购更多的是贸易商存货的行为。“因为这两年年底存货赚到钱了,所以贸易商会重复这个动作。深加工企业会小量补库,因为价格在补库过程中有所上涨,深加工补库就会有所中断。”
在业内人士看来,保价政策能够刺激下游囤货,现货频繁涨价,也是因为市场有对年后需求启动的预期,决定了下游拿货的意愿。
“目前,下游采货比较积极,下游积极备货一方面是对市场的底部的认可和乐观的预期,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原因在于下游订单有支撑,终端客户手中订单支持他们备货。”据霍东凯介绍,市场订单情况随着地产资金情况的好转而逐渐好转,地产端近半年来首次开始催单,预期逐渐转好。
“面对1月至今的涨价,下游备货操作更多可能是刚性补货为主。”申万期货分析师陆甲明表示,订单在产业链之间流转确实是终端需求的体现。“以目前情况来看,现货终端备货推动订单流转是有的,主要体现在主消费区域库存有一定消化,但不是全区域均表现出同步去库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短期并没有形成全面的提前消费状态。”
“其实对我们贸易商来讲,玻璃开年表现真的有点‘雾里看花’。”王辛告诉记者,2017年入行的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原来现货肯定是不存在和期货一样交易预期的想法,而现在贸易商将期货的一套“玩法”好像带到了现货,现货也开始讲预期的故事了。“如果预期向好,现在手上如果回款好的那些大厂,就把明年的活今年就干了,其实就是在做预期交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疫情以来,玻璃市场走出两波较大行情之后,玻璃市场期现联动性越来越高,很容易形成共振,整个产业链对于玻璃期货的参与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王辛表示,期货对现货的指引越来越紧密,现货商参考期货价的程度越来越高,期货的涨跌越来越能引领现货的情绪。此外,终端参与度提高,产业客户开立法人户,参与买保的越来越多,加工厂参与接货的越来越多。“原来都是贸易商和期现商参与接货后再分销到终端手中,现在好多加工厂都直接进场参与或是开好法人户准备进场。”
“期现结合的程度加深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到了期现共振的频率,为现货企业的定价策略及销售策略提供了必要参考指标。”王辛表示,玻璃期货市场的瞬息万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现货市场的变化,导致如今的快节奏“玩法”出现。
[D] 历史行情能否重演还要看年后需求复苏情况
“回看历史市场,并非未出现过年末涨价的情况,一方面期货确实体现出了指引作用,贸易商信心增强,投机性需求体现;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整体市场需求的转好。”霍东凯表示,目前市场的状态也体现出过度压抑后的小幅度爆发。
事实上,同样的时间节点,同样的火爆在2021年的玻璃市场也曾上演,这不禁令市场人士怀疑,今年是否也会复制去年上半年的走势。
“去年开端玻璃市场面临的是宏观及大宗市场的集体走强、玻璃企业库存历史极低、2020年因疫情延迟的地产竣工需求等因素,而今年市场宏观面临的是稳增长预期加码、保供稳价的政策环境、玻璃企业库存的同比最高、地产增速边际放缓的需求变化。”张凌璐表示。
“今年能否复制去年上半年行情,主要还是要看年后需求复苏情况,当下去库主要是转移为贸易商库存,并没有被终端实际消耗,贸易商对行情起到助涨杀跌的作用,年后需求的复苏情况也会决定贸易商的囤货抛售意愿。”周小燕表示,从当前地产情况来看,有放松的迹象,国家层面和房企都对保竣工和保交付底线达成共识,前几年大基数的新开工和期房销售在2021年有一定兑现但还不够,有望延续到2022年。
“房地产竣工需求预期向好,保竣工保交房压力下,深加工订单有望放量。下游实际订单状况短期受春节因素影响,后期有待继续跟踪关注。”魏朝明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竣工存量的需求有,但目前地产销售资金情况较差。短期来看,此情况很难有较大的改善,也将会对竣工的速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周小燕看来,地产竣工存量有但会受资金牵制,玻璃价格有底部上涨动力,但很难再出现2021年上半年历史性的行情。
同样,在魏朝明看来,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会押着相同的韵脚。
“比较相似的一点是,2021年上半年也经历了2020年受疫情冲击而延后需求的集中释放,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竣工端被延后的需求与2022年计划中的需求叠加,再加上宏观面利多配合,2022年玻璃行情或不宜过低估量。”魏朝明表示,春节后需要关注的风险点有疫情散发对深加工企业复产进度的影响等。
“目前难言预期今年市场是否会复制2021年的疯狂。”在霍东凯看来,节后市场需要关注年末下游过度补库带来的需求体现释放。“投机性需求转为投机性供应带来的短期供需失衡,依旧应结合年后终端订单情况来判断市场走向,预防即将到来的暴涨或者下跌,防控风险、降低成本。”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高速行车途中惊险一幕 铁扳手从天而降砸穿挡风玻璃09-23
- 玻璃禅悟因黄铉而进友国国家博物馆09-13
- 深圳豪宅外墙砖频脱落 业主出入戴头盔09-11
- 国内首条海景玻璃栈道已上线 这些地方不容错过08-31
- 重庆又添新的旅游“打卡”地 玻璃桥亮相迎龙峡08-30
- 广东景区现玻璃天梯 建在海拔1417米高峰上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