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玻璃∶逆势增长背后的“数字引擎”
编辑:admin 日期:2022-07-26 14:50:25 / 人气:
自2017年起,南海分两批挖掘出109家隐形冠军企业。5年来,一批南海隐形冠军企业经受住内外冲击,在疫情下实现逆势突围,有力助推南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冠军之道,即南海之道。7月26日起,南方日报将推出“冠军再回访”系列报道,通过回访报道部分有代表性的南海隐形冠军企业,以冠军故事,诠释南海的发展韧性,讲述新发展时期的南海新故事,敬请垂注!
今年7月初,佛山市举行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公布了发挥标杆示范效应的“红榜”项目,佛山华兴(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绿色智能轻量化玻璃瓶扩建项目赫然在列。
就在数月前,广东华兴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兴玻璃”)一期数字化项目成功上线,推动公司整体数字化水平从工业1.5迈向3.0水平。
即使处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环境中,华兴玻璃依然不遗余力投入研发创新、加快数字化转型。“双轮”驱动下,公司一方面牢牢抓住技术迭代的风口,稳坐亚洲日用玻璃市占率、综合竞争力双第一的宝座;另一方面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不断提质增效。
上半年,华兴玻璃交出了颇为亮眼的成绩单。公司营收额创下新高,预计今年营收总额将突破80亿元,较去年增长10%以上,继续保持每年10%—15%的增速。在华兴玻璃总裁办主任、董事长秘书高啟亮看来,日用玻璃产业处于战略机遇期,未来“大有可为”。
撰文:华声宇叶洁纯
机遇与挑战并存
破解“增收不增利”困局
华兴玻璃占国内日用玻璃市场近20%的份额,其生产的玻璃容器,在食品、化妆、药物包装领域应用广泛。
“行业正在往高质量发展、高端制造持续提升。”高啟亮认为,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对包装容器的认识也不断推高,在综合健康消费、健康餐饮习惯的影响下,其他包装容器往玻璃包装容器调整的趋势明显。行业协会统计,欧美国家日用玻璃人均消费量为每年50公斤,我国人均消费量为每年10公斤,增量空间广阔。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受益于居家消费增长,华兴玻璃在国内的16家工厂无一因为市场订单原因而导致减产。
不过,挑战仍然存在。去年,原材料以及运输价格大幅上升,特别是深受燃料气价的影响,部分生产区域单是燃气单价从3元一路跃升至7元,导致利润水平开始下降。
增收不增利,是当前多数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今年二季度,受国际环境复杂演变、国内疫情冲击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在此背景下,日用玻璃行业正加速“洗牌”。来自协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日用玻璃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几年前的1000多家,收缩为去年280家,今年或将只剩150家左右。不少企业退出“赛道”,日用玻璃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形势在变,华兴玻璃如何应对成本上涨的挑战?
近年来,华兴玻璃针对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投入只增不减。在高啟亮看来,结合VPO(工厂最优化管理)数字化转型投入已帮助企业在降本、增效、提质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对冲风险,华兴玻璃早有准备。
加码数字化投入
传统制造迈向工业3.0
撕去日用玻璃行业的标签,华兴玻璃更为人称道的,是大举投入数字化转型的举措。
数字化改造,是华兴玻璃谋求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其核心目标正如华兴玻璃董事长李深华总结的,就是8个字:世界先导,为我所用。即在数字化改造上,华兴玻璃要整合代表世界一流、引领时代的技术,为我所用。
今年上半年,华兴玻璃实现了一次次“自我突破”。
1月,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评审结果出炉,华兴玻璃瓶数字化智能化示范车间获选,荣获佛山市政府200万元奖补。
3月,该公司一期数字化项目成功上线,成效立竿见影:工厂数据自动化采集数量提升95%、数据透明度提升98%、生产效率提升30%、生产灵活度提升25%,运营成本下降8%。从产品质量和产量看,不良率下降20%、综合产量提升10%。
高啟亮表示,参照工业4.0体系,华兴玻璃整体数字化水平已从工业1.5水准提升到接近工业3.0的水准。
数字化改造不追求一蹴而就,而要扎实地一步步推进。早在2005年,华兴玻璃就开始引进并吸收日本山村硝子公司的先进技术。
2010年,公司上线ERP系统。随后,不同的业务模块又依据各自的需求分别上了不同的系统平台。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企业内部形成了很多数据孤岛。由此,华兴玻璃下定决心系统规划数字化改造。2018年,公司选择了在传统制造数智化转型上有丰富经验的西门子,作为合作伙伴。
作为规划咨询方,西门子对华兴玻璃的数字化水平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通过分析产能规划、快速和柔性的生产计划、高效的产品和过程数据追踪等15个维度后,总结了268个痛点,提出了32个解决方案。在最近两年的合作中,双方计划共同打造行业首个数字化灯塔工厂。
“一期数字化项目上线只是一个开始。”高啟亮表示,针对该项目,今年还将继续投入900万元,项目共分三期,在集团总部运行后,华兴玻璃将形成可复制的经验,面向全国16家工厂铺开推广。
产品持续轻量化
“轻装上阵”降本增效
一组数据呈现出华兴玻璃数字化改造的成效:公司年产值从2010年的28亿元飞跃至2021年的75亿元,而用工数量仅仅从9628人增长至1万人出头。以行列机的智能控制系统为例,转产时间从原来的1个小时以上,缩短至30分钟内,同时人工也从原来的需要十几人缩减至几人。
除了大举进军数字化制造,华兴玻璃产品升级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据最新消息,佛山华兴年产55万吨绿色智能轻量化玻璃瓶扩建项目一期工程预计8月点火运行。新项目背后是新的趋势——玻璃瓶轻量化将成为技术创新的主流方向。
高啟亮表示,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玻璃瓶轻量化已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客户对产品性能、生产技术的环保、节能水平提出更高要求。“玻璃瓶的综合物理性能主要看‘两个力’,一是外部的抗冲击力,二是灌输内容物之后的内压力,按照木桶原理,玻璃瓶的内外抗压能力取决于瓶身上最薄弱的点,因此,轻量化过程中,对瓶身均匀性的要求更高了。”他阐释。
这就要求生产企业更精准地控制原料成分,让玻璃瓶厚壁变得更均匀。据悉,华兴玻璃已在行业内率先实现了国产行列机小口压吹生产。伴随绿色智能轻量化玻璃瓶扩建项目推进,一批经过改良与优化的新设备将投入使用,确保轻量化产品质量稳定可控。
当前,华兴玻璃轻量化水平从2017年的60.5%提升至90%以上,轻量化产品产量占公司总产值的近六成,成为华兴玻璃站稳市场的“招牌”。
一个玻璃瓶从350克减重为175克,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重量的变化似乎并不起眼,但对一家规模企业来说,微小的变化却有“万钧之力”。
“良品轻量化制造工艺,是核心技术的高度体现,使得我们的燃料、原材料使用量同步下降,在产品定价不变的前提下,实现降本增利,对客户来说,运输同体积的玻璃瓶重量大大减轻,同样节约了运输成本,在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下,结合绿色环保的理念,无论是节能还是环保都是持续的改善。”高啟亮说。
“轻装上阵”的华兴玻璃,在经济环境的挑战下,显得更加从容。
■观察眼
对冲危机
关键看“平常功夫”
疫情发生以来,华兴玻璃一直保持着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很多传统企业称今年是“近40年来最难的一年”,华兴玻璃也面临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但是,不论面临何种突发因素,华兴玻璃总能给人一种“踏实感”,人们可以相信,华兴玻璃的办法永远比困难多。
办法来源于平常的积累沉淀。这一轮燃气价格上涨,使得华兴玻璃一度失掉数亿元利润。而另一边,公司在长年布局的数字化转型、轻量化生产“阵线”收获回报,实现降本增效,一定程度对冲了产业上游价格波动带来的危机。从这个角度看,华兴玻璃每天都在巩固基本功夫、持续改善的技术上做防范化解危机的准备。
在华兴玻璃董事长李深华看来,企业危机管理本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同人的健康管理,要从根本性和基础性上关注,同时进行系统性的把握。这个过程是有开始而没结束的,企业与势相适、与时俱进,才能应对政治环境不确定影响而游刃有余,适应宏观政策调控变化而顺势而为,接受挑战而胸有成竹。
也就是说,作为微观经济的企业,当危机形成才急于求解、忙于表面,这已经是一种舍本求末、本末倒置的做法。
数字化和技术创新只是手段,即使行业不同、术业有专攻,但华兴玻璃的关键理论适用于大多数佛山企业。